也说《白鹿原》
《白鹿原》剧终了,晚秋对我说,心里空落落的。嗯,我们还都没从电视剧的情绪里抽出来。 新中国成立了,许多人死了,白嘉轩还活着,白鹿原还傲然于黄土高坡的一隅,其上的人们还在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生生不止。 但我关心的另外一件事,白嘉轩以后会怎样?以他拥有的土地规模,土改时被划为地主理所当然,如果白孝文还活着,通融一下,被划为富农算是幸运,但他亲手毁灭了那个会当官的儿子,那么,他做了地主后,又会怎样?中国历史上,这个阶层已经消失了,不是被镇压就是被改造,以他这样腰杆太直的人来说,跪着死,是不可能的,那么,《软埋》或许也是他的命运。 这些我不能深想,也不能左右,好在陈忠实老先生让剧情在新中国刚成立时,戛然而止,让白嘉轩还拥有着土地,也安享到天伦之乐,算是善有善报。
追《白鹿原》时,是和《欢乐颂2》一起看的,当时颂2炙手可热,一路追下来,颂2越看越无聊,慢腾腾的《白鹿原》倒是越来越有味道。 原上风吹麦浪,一望无边;一道道山梁连绵不断,又坡坡相连;日头在头顶灼烧,无遮无挡,肆意奔放,一如那高亢明亮的秦腔。 红油油的油泼面,热腾腾的的羊肉泡馍,陕北风味十足的吃食,也让我对那块土地兴趣盎然。 电视剧的画面艺术感十足,演员的演技更是可圈可点。曾经看过何冰的一些电视剧,对这个眯缝眼的演员并不感冒,但这剧看下来,竟是被他惊到了,自私、奸诈,有时恨不得掐死他;可笑、可怜,有时又觉得他可亲可感。他和白嘉轩斗智斗嘴,很多时候,看得让人捧腹,那点小聪明小伎俩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,又不过份。这部剧,若换个人演,若没了鹿子霖,真没了看头儿。 而张嘉译,感觉里只是一白面书生,《蜗居》里那个被小女生迷恋的成熟成功人士,演农民?我还是抱着质疑态度的。 开始的前半部,白嘉轩的青年时代,怎么看,张嘉译都演得有点少年老成,只是到了后来,中年以至老年,他的潜力才完全发挥出来,举手投足、一颦一笑都已经是戏了。 这之后,便是我陷进剧情、或者说他们的表演之中,不可自拔了。
《白鹿原》是一部伟大的史诗,电视剧没辜负它。原上的人,老的老去了,小的长大了,走的走了,来的来了,只有原一直在那里,看风云变幻,看人事变迁,看每个人走着不同的道路,但殊途同归,“这生在原上的人,不管绕多大圈子,最后还是要回到原上来”。 原,是家,是根。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根本,断了,就成了无根之萍,无木之叶。 白鹿原上有两棵树,一个是白嘉轩,一个是朱先生,他们用一生践行着立身之道,做人之本。 “我一生没做过见不得人的事。凡是怕人知道的事就不该做”(白嘉轩); “读书原为修身,正己才能正人正事;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,不是盗名欺世?”(朱先生) “好好活着!活着就要记住,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,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;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,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;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,死了一切就都完了。好好活着,活着就有希望”。 他们在原上站着,忍受着风雨雷电,又无畏无惧面对着这一切,因为他们自身行得正,才站得直。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,对这个朝那个党并不感冒,只想着原上的族人能有地种、有饭吃,能安安生生过活。
人性,是《白鹿原》的根本,也是它的伟大,是它历经近30年,仍常看常新的缘由。 曲终人散,我会用新剧替代它留下的空落。在这个变化和节奏比什么都快的时代,我们只会一路向前,《白鹿原》缓慢的时光,凝滞在那里,人性的光束,虽斜晖脉脉,但不凋不逝。
|